【轩辕氏网新闻】轩辕威:睢州五里三都堂(原创)

    中华轩辕氏网 2019年11月13日 轩辕威


在睢县范洼一带有个人尽皆知的传说故事“五里三都堂”。同一时期,五里之内能出三个都堂的官员,应该也是当地一件佳话。那么我们就先说说什么样的官能被称为都堂,明代称都察院长官都御史、副都御使、佥都御史又被派遣到外省的总督、巡抚都带有都察院御史衔,就被称为都堂,也是正二、三品大员。因为本人喜欢文化研究,细问之下,方得知这三位“都堂”是轩老轩都堂、司老司都堂、孙楼孙都堂。于是我便查阅资料,把这几位都堂的故事整理下来供大家欣赏。

一、轩老轩都堂



2019年9月27日,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了《轩輗却衣》一文。

说起轩都堂轩輗(ni)我自然最熟悉不过了,因为我和这位“都堂爷”是同宗,而且我业余时间从事家族文化研究,对轩輗的生平曾做过专门的研究。说轩輗是轩老家村人,也能说得过去。清代光绪年间《轩辕氏睢鹿世家》族谱记载:轩輗的祖父轩辕秉彝元末明初由睢州(今睢县)轩老家迁居柘城,轩輗的父亲轩贵又从柘城卜居鹿邑。轩輗的伯父轩和由柘城迁回睢州(今睢县)轩老家,因善骑射,建村称弓箭庄,卒葬於村南。清顺治版《睢州志》载:轩和,永乐癸卯科(1423年)举人,瑞州府照磨。轩輗中进士时是鹿邑籍,由此看来,准确的说轩老家村应该是轩輗的祖籍。

轩輗:生年不详,卒于天顺八年(1464年),字惟行,号静斋,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进士,三甲第五十六名。历经永乐、宣德、正统、景泰、天顺五朝,官至左都御史、刑部尚书,谥号介肃公。轩輗一生克己奉公以清操闻天下,素有“一簏簾吏”之美誉。

轩輗生活简朴,寒暑只穿一青布袍,补缀累累。平日家中吃饭,也多是一些素食,其妻子亲自下厨,与常人无异。他与府僚属差员约定,生活不能特殊。吃肉每人三天不得超过一斤。他的亲朋故友到家来,不论职位高低,亲疏远近,一律不摆酒席,吃菜也不过一盘咸豆,顶多杀只鸡,算是上等好菜了。

景泰二年(1451年)轩輗奉命总督南京粮储,南京都御史张纯(二品官,官职在轩輗之上),在设宴请他,张纯的家在杭州,家人依仗权势,多有不轨,张纯想让轩輗对其家人照顾一、二,轩輗知道张纯的用意,不畏张纯官高权大,坚辞不去。张纯遣人送礼到府上,也不接受,并把送礼的人逐出门外。送礼的人走后,轩輗气愤地对妻子说:“想买通我,办不到。”其妻担心地说:“人家官大,得罪不起。”他说:“官大咋着,大不了丢官革职,也不做亏心事。”其妻不敢再多言。张纯惧其刚正不阿,对他又无挑剔,只好忍气吞声。轩輗蔑视权贵,不畏强暴,为世人敬佩。当时浙江镇守内臣阮随、布政使孙元贞、杭州知府陈复仁、任(仁)和知、许仆在轩輗的影响下,居官皆廉,结果一方大治,吏民乐道。

一次轩輗去南京视察,坐一顶四人小轿,一辆小推车推着行装,随行也不过数人。一天过河坐船,穿的便服被水浪打湿,随行人员都劝他换上官服,他说:“咱是去办事的,不是夸官的。”下船后,硬是把湿衣服烤干。路上停歇、住店谁也不知道他是朝中大官。南京的官员听说轩輗到来,都去城外迎接。他们认为,像轩輗这样的大官行动起来一顶很威风,那知轩輗的行动还不如一个不入流的小官,当南京的官员还在城外等候时,他早在南京客店住下了。

据《明史》记载轩輗为官期间曾四次请求告老还乡,只有一次皇帝应允,后来又被召回重用。第一次是景泰六年(1455年)五月,轩輗请求告老还乡,明代宗皇帝说他上任没有多久就以老为借口辞官避事,没有同意;天顺元年(1457),轩輗拜刑部尚书,用法严明,无论职位高低,触及刑律,都按律办事,命令一出坚如金石,文武官吏,莫不畏服,朝野大治。七月轩輗称病要求告老还乡,英宗皇帝召见轩輗说:“过去浙江廉吏,考满归,行李只有一竹箱就是你吧,你是朕的好官,朕信赖你。”轩輗说:“臣食俸禄,兴利除弊,只要民无怨言,无所他求。”皇帝赏赐他银两让其回去置办家业,轩輗将皇帝所赐银两分别奖励府内差员,自己一点也不多用;天顺二年(1458年)八月南京督理粮储缺官,英宗皇帝想起告老的轩輗,召轩輗回朝升左都御史(正二品,掌管监察、执法,相当于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)并总督南京粮储,这是当时北南二京最有实权的差事。皇帝把这样重要的职务交给他,可见对轩輗的信任程度。做这样有实权的大官只要有一点私念,就可家置万贯,田连阡陌,可轩輗始终一尘不染。

天顺七年(1454年)轩輗再次要求告老还乡,英宗皇帝不准。天顺八年(1464)夏,轩輗又一次申请告老还乡,这次不等皇帝回报,便自己收拾行李回家去了,不久去世,葬於柘城县西祖茔。轩輗居官四十年,囊无积余、家无私田。死后,皇帝感其为政清廉,荫其子孙,曾赐田亩。并下旨在鹿邑城内修建祠堂,建碑碣,以表其功,让后人传颂。

二、孙楼孙都堂

孙都堂孙坤:生于1531年,卒于1603年,字順夫,号长山,出身于世代书香宦官之家,其曾祖孙铭做过知县,哥哥孙域字界夫,号长冈,曾任长沙府推官(管理一府刑狱的长官)。

孙坤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中举人,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中进士,二甲75名。授刑部主事,升肃州兵备副使,整顿军纪,抚慰军民,修筑长城,边境得安。转四川参政,历陕西参议副使、四川石布政使、升南京太常寺卿(正三品),万历十四年(1586年)二月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湖广(巡抚为明中叶至清代一省最高长官,明代湖广辖今日湖南、湖北两地),在任期间以民为本、政绩卓著;贵州苗民唐乔起事,孙坤晓以利害,只惩办了为首数人而平了叛乱。

万历十五年十月,因功高遭流言蜚语中伤辞官归隐,万历三十一年(1603年)十月初二病逝家中,享年七十二岁。

关于孙坤的事迹记载不多,清乾隆十八年(1753年)《睢州志》“陵墓”条记载:孙都堂墓在旧城西门外一里许。2011年2月睢县旧城西北某小区建设工地,发掘出一座明代夫妇合葬墓。男性墓主尸布上依稀可辩“明某某大夫都察院”等字,所穿官府补子图案为麒麟。《明史·舆服志》记载,明代官服为盘领大袍,胸前、背后各缀块方形补子,其中公、侯、驸马、伯服绣麒麟或白泽。由此可证男性墓主即是孙坤。


孙坤原为孙楼村人,去世后按照旧俗应该葬入祖茔,为何不入祖茔葬于城西?带着这个疑问,笔者到孙楼村拜访年近七十的孙相德老先生,据老先生说《孙氏族谱》文革时期被烧掉了,祖上传说孙坤辞官后居住在睢州县城北关。而且老先生还说孙坤有五个儿子,老四因仗义执言打抱不平,打死了当时的一个皇亲,遭抄家。五个儿子都携带家眷外逃,后来老四到官府自首后自杀,朝廷才平息此事,其余四子才回归家乡定居。由此可见因孙坤居睢州城内,离老家孙楼十余里,卒后便卜葬于县城附近未入祖茔。

另外据孙坤胞兄孙域墓志铭所载:先生讳域,字界夫,别号长冈。其先世居于睢阳(今河南睢县),高祖讳铭者,以宜君尹起家,再传而生宪文;宪文生守中,于先生为祖父,兹以中丞公贵,赠通奉大夫;守中公生丈夫五人,先生行四,暨弟中丞公坤,俱赠二品夫人刘母出也。碑文中并未提及三个哥哥,由此可见,以上三个哥哥是一母同胞,而孙域与孙坤是一母同胞,刘母所生。笔者推测,孙域、孙坤均为入祖茔或许因当时的旧俗与三位哥哥有不愉快之处。

三、司老司都堂

司都堂司宪:生卒不详,据清顺治年间《睢州志》载:万历十年(1582年)壬午科举人,万历十四年(1586年)丙戌科进士,行人司行人,宣谕朝鲜国,勅赐一品服色。


关于司都堂的事迹记载历史上并不多,据2014年司明兴主编的《司氏族谱》记载有这样一个传说:当时琉球国为中国藩属,琉球王故去,诸多小王争夺王位,请求宗主国解决争端,确定王位继承人选。明朝皇帝选派干练人员前往,综合各方面能力考查,最后决定让司平去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。司平乘船东去,琉球国诸小王接风后争相求见,都有求立王之意。司平考核诸小王各方面才能条件后心中定下人选,因为害怕不能受封的其他小王加害,始终住在官船上不敢公布。随行人中有善观天象之人,算好某月某日将有东风刮起。于是司平于此日合集诸小王在海边等候封王结果,待大风起时,官船上一枝响箭射去封王结果,官船扬帆已去,封不了王的小王再想加害司平已经来不及了。司平因封王的差事艰辛异常,车马劳顿、惊惧交加,回来后导致一病不起,以身殉国。

据传,由于司平居官清廉,为人正直,深得皇帝器重、同僚称道。为表彰司平功绩,朝廷对司平多有赏赐,其中有浑铁枪,在作战中可以远距离杀敌,离手见血方回,应用自如;饮马船,在行军途中如需饮水,将船平放地面即可取水,用于人畜饮用及洗刷,用后浑铁枪挑起起来就可以继续行路;铁劈柴,共三块,架起自动生火不会熄灭,可以做饭烧水,用后拿掉任意一块火就会熄灭,且三块劈柴不同时使用不会起火;万人席,席和平常席大小差不多,行军途中如需休息,将席平放地上一人紧挨着一人平躺,可容纳万人。以上宝物遭逢乱世为避免被抢,族人将其丢入村西头一口枯井里并用土掩埋。

《司氏族谱》的传说故事形象生动,但族谱中记载都堂司平。根据《睢州志》所载,司宪宣谕朝鲜国,勅赐一品服色,因此应当为司宪而不是司平,可补族谱之误。

后记:睢县有着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,必定有数不清的优秀人物,许多人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,能被后世传颂至今的必定是精英先贤。睢县这片热土滋养了诸多名人名臣如春秋宋襄公、汉代东园公、宋代父子双状元张去华、张师德、明抗倭名将袁可立、清朝三代帝王师汤斌等等。范洼一带“五里三都堂”的故事至今流传了四百余年,其中的人物也都是当时的名臣良将,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、故事等待我们深度挖掘整理,学习这些先贤身上的优点,把他们的优秀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,这不就是对优秀文化言传身教的传承吗?

作者简介:


轩辕威:生于1984年2月,河南睢县人,字志伟、源伟,号轩辕阁主人、思静斋主人又号睢州散人。供职于睢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,热爱姓氏文化、传统文化研究,资深书画爱好者。现任: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会长、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特聘谱志专家、中国殷商文化学会·睢水·水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、中华大族谱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秘书长、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、百家姓形象大使、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名誉院长、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、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等职。

中华姓氏网--弘扬姓氏文化,传承先祖精神;寻根联谊互助,激励子孙奋发!
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