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轩辕氏网新闻】为何睢县、鹿邑、柘城三地宗亲拜轩輗

    中华轩辕氏网 2023年2月8日 轩辕威


轩輗何许人也?为何商丘市睢县、柘城,周口市鹿邑三地轩辕氏宗亲同拜轩輗呢?下文咱们就说说这三地的关系。


先来了解一下轩輗的简历:轩輗(ní):(?-1464年),字惟行,号静斋,中进士时籍贯为鹿邑人。明朝中期廉吏,官至左都御史、刑部尚书。历经永乐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统、景泰、天顺六朝。

永乐十八年(1420)举人,永乐二十二年(1424)进士,初任漕淮上除行人司副一职。

1431年,宣德六年,被推荐改任为御史。

正统元年(1436年),前往浙江整顿军队,弹劾四十余位不称职的官员。

1448年,升为浙江按察使,主管全省的刑法风宪。因前任官员断案不公,民多有怨言,轩輗到任后,复查案卷,纠正错判。他处理案件时,必亲自审理,秉公而断,不徇私情,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好评。

1450年,景泰元年,讨平浙江贼寇,升左副都御史。

1451年,景泰二年四月,奉命总督南京粮储。

1457年,天顺元年二月,升任刑部尚书,因病辞官返乡时仅有一簏行李,受到皇帝的表彰,“一簏廉吏”之名闻名天下。

1458年,天顺二年,复用,升左都御史,并总督南京粮储;

1464年,天顺八年四月六日,在家中去世,敕授太子太保、光禄大夫,谥“介肃”。


南守祠堂北守坟 睢鹿柘本是一家人

《明史》记载轩輗为“鹿邑人”,因此明清《鹿邑县志》载其事迹当属常理。1992年版《鹿邑县志》在“人物篇”中有“轩輗”条,并称他为“县西轩庄(今赵村乡轩庄村)人”。反映他的故里,在今周口市鹿邑县赵村乡轩庄。

但是翻开清光绪《柘城县志》,在《人物志·流寓》中,亦有轩輗的事略,这是为什么呢?清代光绪年间《轩辕氏睢鹿世家》族谱记载:轩輗的祖父轩辕秉彝元末明初由睢州(今睢县)轩老家迁居柘城,轩輗的父亲轩贵又从柘城卜居鹿邑。轩輗的伯父轩和由柘城迁回睢州(今睢县)轩老家,因善骑射,建村称弓箭庄,卒葬於村南。清顺治版《睢州志》载:轩和,永乐癸卯科(1423年)举人,瑞州府照磨,形成了轩辕氏的一支睢鹿世家望族。这里我们会想族谱名为何叫《睢鹿世家》,为什么没有提到柘城呢?因为在当时柘城县是在睢州的管辖内。

再翻开清乾隆《归德府志》,在《人物志·乡贤》中,亦有轩輗的事略,这又是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明清时期鹿邑县属于归德府(今商丘市)辖县,轩輗为鹿邑县乡贤,因此亦为归德府乡贤,这也是同属归德府属县的商丘县人沈鲤、宋纁和宁陵县人吕坤称轩輗为“同乡”并为之赋诗作记的重要原因。

轩輗去世后,在鹿邑敕建有“轩公祠”。清康熙《鹿邑县志》县城图中,文庙西侧有“轩公祠”。该书卷之二“祀典”有“轩公祠:在县治东,为刑部尚书轩輗建,兵燹后旧址仅存茅屋数椽,碑记被流寇残毁,祀田为不肖者盗卖,知县吕士鵕为之整理,复旧,题其额曰:勳垂奕世。”清光绪《鹿邑县志》卷三“建置”对轩公祠载:在县治东。祀刑部尚书轩輗,流寇之乱,旧址仅存,祀田亦为人盗鬻,知县吕士鵕,董理复旧。”该书卷十一下提到清乾隆三十九年“轩公祀田碑”,说明在明代至清光绪年间,轩公祠基本上在县城内有所保留,还有碑刻。

轩公祠在鹿邑县,轩輗墓却在柘城县,因而有“南守祠堂北守坟”之说。关于轩輗的墓葬,《鹿邑县志》均无载。清光绪《柘城县志·陵墓》却明确记载:“都御史轩輗墓:在城西南三里。”《归德府志》卷三十三:“左都御史谥介肃轩輗墓:在柘城县西三里。”1991年版的《柘城县志》在“古文化遗址·古墓葬表”中标注“轩輗墓:在邵园乡郡园村北”。 轩輗住在鹿邑,为什么葬在柘城呢?因为轩輗的祖父、父亲都葬在柘城县西。墓主为轩中规的《明故庠生独岗轩君墓志铭》载:“因柘邑有族祖名臣轩公輗之御葬土田在,遂补为柘庠弟子员,既而以道远不便,定省寻政入睢庠,睢之士论谨厚者,内以君为是。”这里讲道轩輗葬在柘城的原因,是因为柘城有轩輗的“御葬土田”,但轩中规因家居睢县而为睢县庠生,并终葬于睢县。可见睢县、柘城、鹿邑三地轩辕氏关系,非同一般。

作者:轩辕威:生于1984年2月,河南睢县人,字志伟、源伟,号轩辕阁主人、思静斋主人又号睢州散人。供职于睢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,热爱姓氏文化、传统文化研究,资深书画爱好者。现任: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会长、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特聘谱志专家、中国殷商文化学会·睢水·水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、中华大族谱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秘书长、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、百家姓形象大使、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名誉院长、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、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等职。

中华姓氏网--弘扬姓氏文化,传承先祖精神;寻根联谊互助,激励子孙奋发!


分享按钮